在共情“場景”交流中找心藥化心結(jié) 服務信訪人員——應用約哈里窗戶理論使得信訪人建立理性準確的訴求
國家為有效管理和調(diào)解信訪行為,國務院早在2005年頒布《信訪條例》,信訪在當前已經(jīng)是國家治理中的一大不穩(wěn)定因素,如何有效調(diào)解這一不穩(wěn)定的社會關系,是當前國家治理能力的一大考驗,而異常心理和異常行為的信訪人在信訪中潛藏隱患較高的,其無法根據(jù)事件本身準確的表達合法訴求,給信訪工作人員帶來很大的困擾。
我自駐京開展信訪工作以來,已歷經(jīng)一年有余。讓我在信訪工作中理解了“共情”交流方法、應用和實踐,讓共情“場景”交流理論在處置消費糾紛尋釁報復、對判決結(jié)果假想臆造、房屋拆遷從眾心理等信訪事件的工作中不斷驗證、完善和反思,讓應用共情“場景”交流法在勸返+化解能力得到有效提升。
在心理學上有兩個重要的評價維度分別是異常的心理和異常的行為,一個人有異常行為,這個人勢必有異常心理,但一個人有異常心理未必引發(fā)一個人的異常行為。有異常行為表象的信訪人,需要重點關注他異常心理的原因,我對具有此特征的人在接訪工作時,利用約哈里窗戶模型摸索了共情場景交流辦法,目的是讓異常心理和異常行為的信訪人訴求表達準確合法,然后合法疏解信訪人的信訪事件,研究探索一條勸返+化解的和諧之路。
首先分析異常心理的原因,因為人與人的文化、見識、環(huán)境、思想道德水平、生活經(jīng)驗等綜合因素,很多矛盾糾紛的產(chǎn)生往往源于一件很小的事情,此問題由于長期得不到解決和心理疏解,矛盾不斷激化,這部分人員的內(nèi)心存在著嚴重的焦慮、煩躁和抑郁的狀態(tài),有著各種不滿、委屈、猜忌、懷疑、依賴、偏執(zhí)、憤怒、緊張、焦慮、僥幸、報復等負性情緒和逆向心理的人,甚至其中有的人純粹是因個體心理問題或精神問題,讓個體問題升級到社會問題開始信訪。
其次,鑒別有異常心理信訪人的敏感誘因,信訪工作人員能共情交流,對正常信訪處理效果較好,但對于異常心理和異常行為的信訪人單純共情“講道理”是“治標不治本”,很難解決信訪人本身存在的異常的心理問題,所以在處理矛盾糾紛時,還需要鑒別和防范是否有心理病理性問題,需要專業(yè)的社會救助和醫(yī)學干預等方面的關懷,逐步引導其回歸正常平穩(wěn)心態(tài)。同時對問題比較復雜,多次未給予解決或化解的信訪人,特別要注意敏感誘因,不能將主要問題都關注在信訪人的精神病理鑒定上,如果將一個本屬于心理疾病的人鑒定為精神病人,不僅可能導致法制層面判斷錯誤,還會直接侵害本人的名譽,對其身心健康會造成嚴重傷害。
再次,利用有效的識別工具和方法,約哈里窗戶模型主要是分析人際沖突的一個方法工具,用它來識別信訪人和信訪工作人員的認知開放程度,應用此理論提高信訪工作人員專念和心理資本,站在對方角度共情獲取信訪人自己知道、自己不知道、信訪工作人員知道、信訪工作人員不知道的四個維度模型數(shù)據(jù),分析出盲點區(qū)、隱藏區(qū)和未知區(qū)信息從而用來擴大開放區(qū)域。共情“場景”交流法是從時間、空間、角色、地點維度里共情轉(zhuǎn)換交流方法,對其開展相關法律、心理、道德層面知識嵌入性教育,來構(gòu)建一種有共識性的情景交流氛圍,提高信訪人思想境界和對事件的認知能力,讓信訪人自然而然的明白其訴求合法性偏差的原因,從新規(guī)劃合理訴求,同時信訪工作人員清晰事件處置路徑,實現(xiàn)精準合理合法的疏解。
最后,通過實例運用“約哈里窗戶”模型,從一個戀愛期間消費糾紛報警到出警人員成為信訪對象的事件分析,能看出來一個有異常心理的信訪人,對沒有心理學基礎的信訪工作人員處置化解具有一定的挑戰(zhàn)性,探索使用簡單模型提高信訪的化解+勸返的成功率迫在眉睫。
事例:45歲的張三(化名)多年前離異,再找了35歲的女朋友小紅,職業(yè)是銷售業(yè)務員,為了博取小紅(化名)的芳心,先后購買了些服務產(chǎn)品和生活消費近7萬元,張三由于情緒不穩(wěn)定,有暴力傾向,無法相處雙方分手,小紅另選城市生活,張三通過多方打聽找到小紅討回花銷費用,發(fā)生沖突向派出所報案,民警在出警處置過程中有同步錄音錄像,但張三卻說民警打他了,辦案民警通過張三的異常行為,判斷其有異常的心里問題,即送他去醫(yī)院做精神鑒定,經(jīng)醫(yī)院診斷張三患有輕微精神疾病。張三堅持上訪到北京,經(jīng)過交流獲悉,他有自己想好的兩個目的:一是處理出警民警;二是要求政府讓其前女友小紅返還其花出去的7萬。
基于上圖哈里窗戶模型進行情況了解分析,先準備針對性的法律條文、政策規(guī)定、對應的病理知識和可能用到的視音頻等交流材料,場景選定在氛圍較清靜且具有家庭氛圍的餃子館里,根據(jù)計劃設定五個共情場景來交流,第一個場景【勞動所得行為肯定】,對信訪人7萬收入取得行為進行肯定,引導其講述如何辛苦取到,存款的不易;第二個場景【識別小紅值不值得成為終身伴侶】類似小紅這樣的女人是需要找什么樣標準的伴侶,重點是要讓他用小紅的口氣回答,我要角色轉(zhuǎn)換成為信訪人張三的角色來回應,目的使得張三能理解小紅對未來生活充滿期待,明白自己和小紅期待的差別?第三個場景【樹立家庭標桿進行比較】再從家家都有一般難念的經(jīng)開始聊聊他本人如何為家庭付出,家庭的經(jīng)濟基礎、社會責任、法律常識對家庭發(fā)展的重要性。案例視頻播放與其相近境遇的人如何經(jīng)營家庭歷程和他情況的對比找差異,鼓勵他完全可以通過“小小的改變”就可以比其更好。通過以上三個場景后。第四個場景【選擇方案來加強法律意識】列舉針對小紅與其的關系和出警民警處置的8個模擬情形,分4次出題讓張三選擇,通過他的選擇交流法律知識增強他的法律意識。經(jīng)過3個處置方案,相當于3次角色的互換,張三均認可處置符合法律程序規(guī)定,在向他釋義針對性的法律條文后,張三已意識到自身的偏激和暴力的危害性,通過案情的模擬逐步引導其回歸正常平穩(wěn)心態(tài)。第五個場景【樹立價值觀】設計一個張三家庭幸福場景,讓其能繼續(xù)跟進的描繪和諧的家庭環(huán)境元素,特別是父母身體健康狀態(tài),讓其明白父母健康是給他帶來幸福的。身心不健康時需要家人和朋友的照顧,特別是伴侶。最后,導入他內(nèi)心真實的需要是想讓小紅回到他的身邊,張三表示自己只能努力去改變自己。
經(jīng)過幾天交流后,堅持保持共情“場景”交流,中間不斷完善下一個場景內(nèi)容,達到的疏解結(jié)果,一是張三明白信訪工作人員設身處地為他考慮,確實來回奔波身心疲憊,事情不完全是小紅造成的,是自己對事情的看法和采取的行為造成的;二是自愿返回;三是建議張三到心理咨詢機構(gòu)做疏解治療。
綜上所述,信訪工作應重視心理干預,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,是新時期信訪工作一條新途徑,作為信訪工作人員不但應有較強的共情能力和傾聽技巧,能用共情場景引導對方充分地表達觀點,宣泄不良情緒,而且還應有較敏銳的思維,幫助對方理清思路,在對方復雜的情緒和混亂邏輯的表述中抓住重點,始終圍繞政策辦實事。最后,信訪工作人員不斷加強專念和心理資本,并有足夠的耐心,對事件的反復性和持續(xù)性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,盡量避免由于處理不當而引發(fā)沖突產(chǎn)生新的矛盾糾紛。
作者:郭勇
免責聲明:市場有風險,選擇需謹慎!此文僅供參考,不作買賣依據(jù)。




相關新聞